课程详情
丁海斌
艺术教育工作者,大道儿童艺术教育机构创立者
《校外美术》杂志栏目主持
“种子的力量”全国校外美术课题研究导师团队成员
曾参与国家师范教育本科教材编写
出版儿童水墨教材《成长的声音》。
发起“与自然对话”儿童艺术游学十余起,出版《与自然对话》游学杂志
游学案例入编《美术教育新趋势》中英文教育论文集、家庭美育丛书《如何带孩子在游学中学习美术》。
全十次课,同时配有启发与欣赏,包含训练作品的展示,以帮助对课程的理解和运用。
目录:
第一课:一根线条去散步
第二课:咳咳,如此变脸?
第三课:点的魔法
第四课:点的眼睛看世界
第五课:短线的未知旅行
第六课:微观的世界
第七课:轻轻重重的世界
第八课:从里到外的联想
第九课:手的内部联想
第十课:一起行走的创造
课程收获:
1.通过游戏的课程设置方式,能够破除孩子绘画的障碍,打开对艺术的认知。
2.使孩子在游戏中,主动运用点线的表达能力,增加儿童创意思维。
3.激发兴趣,爱上艺术,爱上表达。
美育理念:
1.“条条框框”就是我们成人对于“画画”这一概念固有的或现已有的认识。
孩子在经历了一个认知局限性的老师引导下,也会很快进入到固化里面。所以,开放的思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2.如何破除条条框框。
外在上来说可以多去看展览,了解美术史风格变化,打开眼睛。
从内在来说,需要感悟:艺术到底是什么?艺术带给我们什么?艺术对我有什么意义?我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等等。内外兼修,通过外在刺激启发内在思考,才会把固有的认知渐渐消除。
3.引导儿童自信,感知,自身状态的调整往往大于技术技法的传授。这也是我教学很注重的一点。
技术技法当然非常重要,但要避免成为障碍,只有我们灌注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以后,技术才会变活,才会散发出生命力。身心松动,才会自由畅通,便生出智慧。
4.老师的“不教”是最难的。“不教”不是真的不教,而是棒喝,启发,点悟,调动人本来具有的能力。“不教”难在既要教(启发,调动,刺激,而非死板的技能),但又同时又不能局限孩子,保持它的天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改造的能力。
5.大多数的“教”,集中一个技法,陷入技术的同时会固化思维和认识,这是最大的伤害。
真正的技术近乎道,而非技术本身。佛说的“人本自具足”,这个才是创造力的根本。
6.既要看外在的形式和同时觉察背后的内容。儿童稚拙,天性,自然,成人更容易机械,固化,概念。这是不可逆的发展过程,老人反而慢慢又回到儿童般的状态。
但同时也要抛开“画面”来看,看画画过程背后的心境和状态,所从中获得的“体验感”也是作品的一部分,兜兜妈妈作品里面有自我心境的体验。
成人不需要刻意追求稚拙,可以向往感受,回到“真”,“自然的状态”,就会有大收获。
课程说明:
课程观看有效期为购买日期起60天。
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费,敬请理解。
课程目录(20)
-
【启发与欣赏】10.一起行走的创造 图文
-
第十课:一起行走的创造 视频
-
【启发与欣赏】09.手的内部联想 图文
-
第九课:手的内部联想 视频
-
【启发与欣赏】08.从里到外的联想 图文
-
第八课:从里到外的联想 视频
-
【启发与欣赏】07.轻轻重重的世界 图文
-
第七课:轻轻重重的世界 视频
-
【启发与欣赏】06.微观的世界 图文
-
第六课:微观的世界 视频
-
【启发与欣赏】05.短线的未知旅行 图文
-
第五课:短线的未知旅行 视频
-
【启发与欣赏】04.点的眼睛看世界 图文
-
第四课:点的眼睛看世界 视频
-
【启发与欣赏】03.点的魔法 图文
-
第三课:点的魔法 视频
-
【启发与欣赏】02.咳咳,如此变脸? 图文
-
第二课:咳咳,如此变脸? 视频
-
【启发与欣赏】01.一根线条去散步 图文
-
第一课:一根线条去散步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