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觉醒与转化——坛经的生活智慧
读叔本华,你是不是记住这句话?“一切生命,在其本质上皆为痛苦。”
读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不是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佛说“众生皆苦”:喜欢的人不喜欢我;想要的东西要不起;应该担负的责任太沉重……似乎人生唯余一声悠长叹息,“丧文化”成了时代病。
我们知道,科技的发展永不停歇,有无数卓越人士推动在着社会的进步,他们难道不苦,难道不丧?
当然不是。他们拥有转化的力量,拥有觉醒的动力。
这份力量从哪来? 我们知道的很多了不起的人,他们选择从佛法中寻求突破之径。
比如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他的人生导师就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日本禅师。脸书与推特公司在工作过程中安排禅修,使“觉察”成为企业文化。
马云也在某次演讲中直接说:“生意做到一定程度,没有佛家思想不行!”2014年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报道,把源自佛法的禅修喻为“未来科技世界中的生存必需品”。
没想到,流传悠久的佛法不仅成为个人突破精神囚牢的钥匙,竟然还成了现代企业提振工作效率和创意的妙药!
佛学中不得不提的经典《六祖坛经》很特别。钱穆教授说《六祖坛经》是最好的小品文,像《论语》。国学大师吴经熊先生也说中国哲学最佳的三本书是《论语》《老子》和《六祖坛经》。
他们两人,一位是纯粹的儒家,一位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却都对《六祖坛经》给予了高度赞赏。因为它实在是六祖慧能的“狮子吼”,比如:明心见性、实证般若、定慧等持、禅定等观,每一声都震耳发聩。
怎么样探求《坛经》里转化的密钥、觉醒的妙法?
幸好拥有东方圣哲之称的吴怡教授的引领。
作者简介
吴怡
1939年生,浙江青田人,当代东方大哲。中国台湾文化大学哲学硕士、文学博士。1980年代出任中国台湾文化大学哲学系主任,任教美国加州整体学研究院中国哲学系近四十年,获终身荣誉教授。讲授《易经》、儒学、老庄哲学、禅宗及中国哲学史等课程。
著有《老子新说》《庄子新说》《易经新说》《易经应该这样用》《易经系辞传解义》《中国哲学史话》《中国哲学关键词50讲》《整体生命心理学》The Book of Lao Tzu,The Mind of Chinese Chan(Zen),The Book of Changes and Virtues of I Ching等近三十多部中英文著作。
吴怡教授师从张起钧、吴经熊、南怀瑾,任教美国四十年,深解中国佛学的精髓。他说:
“禅,本是中国的土产,可是今天它在西方的吃香却远胜过中国。日本铃木大拙在美国传禅,曾被誉为东方的圣人,由这一点可以看出美国人对禅学的醉心。因此,有许多学者认为西方人已了解东方文化的伟大,当然这只是乐观一面的看法。而在乐观的背后却有无限的深忧,因为西方人所接触的禅多半来自日本,而日本从中国所输入的禅已是中国禅的末流。
今天日本学者在美国传禅,为了适应西方人的心理,又都把日本禅再加以西化。我们不能说日本学者对于禅学没有贡献,例如他们把禅道普遍化,影响到生活各个方面,像插花、茶道、禅画、箭术、武士道等,但这些只是禅的意境的运用,比起慧能禅那种雄厚的纯朴境界,显然已经走了样,变了色。”
吴怡教授在本次直播课中,将运用东西方智慧,贯通儒、道、易,把坛经的思想彻底讲明白,并结合西方心理学,创造性地建构了身-心-性整体生命哲学系统,从而指示出了现代人的修心正性之妙诀,让你彻底拥抱喜乐无忧的愉快人生。
讲座提纲
(一) 行由品第一
1、听众
2、开宗明义
3、弘忍讲金刚经:
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4、神秀偈与慧能偈
5、识本心、见本性
6、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7、有情下种
8、本来面目
9、仁者心动
10、不二之法
(二) 般若品第二
1、自性般若
2、离性无佛
3、自性真空
4、自性含万法
5、自性起用
6、般若即智慧心
7、离境是彼岸
8、凡夫即佛
9、智慧观照
1O、何谓见性
11、一切经书皆为人说
12、众生即佛
13、顿悟本性
14、无念解脱
15、无相颂
(三) 疑问品第三
1、功德在内
2、吾我自大
3、不求西方浄土
4、心、身、性的关系
5、无相颂
(四) 定慧品第四
1、定慧一体
2直心是道场
3、道须通流
4、立宗主旨
5、念念不住
6、真如自性起念
(五)坐禅品第五
1、坐禅是不看心看浄
2、什么是坐和禅
3、什么是禅定
……(略)
★ 新说选段:
原文: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
——《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
吴子新语:
我们普通说行,都是指行为,是指外面的修持。而此处所谓「心行」就是心上的工夫。这与一般心上的修养也有不同,金刚经的「降服其心」,是要使我们降服心中之欲,使心中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者;儒家的修心是涵养内在的德。而此处却是行般若波罗密。口念般若波罗蜜,谁都会念,可是心如何行?
因为般若是在心性中,当我们心一动正念,般若就应之而生,波罗蜜是到彼岸,不是指外在形体的到彼岸,而是心的摆脱烦恼而归清浄。烦恼是此岸,清浄就是彼岸,这时心归于自性,自性就是自性佛。所以心如能行,本性自现,自性即佛,佛就在那里。
本课程为虚拟内容服务,一经购买概不退款,请您谅解。
课程目录(10)
-
10 视频
-
09 视频
-
08 视频
-
07 视频
-
06 视频
-
05 视频
-
04 视频
-
03 视频
-
02 视频
-
01 视频